欢迎来到襄阳东风中学网站!

联系方式

  • 校办电话:0710-3381562
  • 招生电话:0710-3381516
  • 学校邮箱:xfdfzx@163.com
  • 老校区(南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路6号
  • 新校区(北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路1号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师资队伍>教师培训

襄阳东风中学师德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1-04-30   访问量:3546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以“学习黄敦全精神,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为主题,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黄敦全老师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践行师德规范,端正工作态度,规范从教行为,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扎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争当人民满意教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师德教育月活动为契机,不断推进我校校风、师风、教风建设,营造有利于东风中学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活动主题

学习黄敦全精神,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1年4月5日—5月10日。

四、活动目标

通过师德教育月活动,引导全校教师以深入学习黄敦全同志的先进事迹为主线,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促进学校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全面提升学校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为我市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4月5日-10日)

1、制定方案。学校依据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文件要求,总结往年师德教育活动月活动经验并结合本次师德教育月活动主题及本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详实的活动实施方案,做好全面安排部署工作。

2、宣传动员。4月8日—4月10日期间,在新校区阶梯教室组织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师德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由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王华标同志作动员报告,明确师德教育月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并通过校务党务简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形式,营加强舆论引导,造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参与到活动中。

(二)学习践行阶段(2011年4月10日-25日)

在校党委和工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在此阶段,我校重点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学习师德楷模黄敦全先进事迹。制定《襄阳东风中学2011年师德教育月活动一览表》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对象。印发《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向黄敦全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襄教发文〔2010〕25号)和有关黄敦全先进事迹材料,发至全体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不同角度了解“摆渡人生”黄敦全守大山、守清贫、助学生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

2、加大宣传力度。在新老两个校区设置师德楷模黄敦全先进事迹宣传专栏,在校门两旁悬挂师德教育月和向师德楷模黄敦全学习的宣传标语。

3、学模范,写心得。在学习黄敦全先进事迹后,要求各位教师对照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找差距,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剖析,并写心得体会,学校将组织师德论文评选。

4、组织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在组织师德论文评选的基础上,我校将以“如何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选拔1名优秀代表,参加月底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举行的全市师德演讲比赛。

5、以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推进师德建设。组织学生通过网上打分等方式评选 “学生最满意教师”。通过开展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6、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师德师风热点、难点问题,坚决禁止教师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教学工作不认真负责,上课该讲授的内容不讲授,留到课后进行有偿家教谋取私利的行为;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教学敷衍、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的行为;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达到标本兼治,防微杜渐,惩治一批,警醒全体的目的。为了遏制有偿家教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学校设立 “有偿家教举报(投诉)电话”(举报电话:0710-3381559),及时收集学生、家长对我校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真正把教师的教学活动置身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之下,让有偿家教行为无立足之地。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1年4月25日-5月10日)

1、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学习反思、学生评议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师德师风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向校内外公开。

2、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师德教育月活动,在整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师德教育培训制度、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师德责任追究制度等。

3、坚持常抓不懈。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始终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认真组织、检查落实各项师德教育活动,深入探索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师德建设与时俱进、常建常新、常抓不懈。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师德教育月活动的领导,我校成立师德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华标

副组长:王  雅、赵  萍、张  艳

成  员:侯正卫、曹正加、杨风茂、施春晖、

温明莉、邵义林、陈  丰、周君君

下设办公室:周君君兼办公室主任     联系电话:0710-3381559

2、严格考核。学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办班、乱补课、滥售资料、抹牌赌博等行为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合格以上等次,两年内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对有严重师德失范行为、影响恶劣者给予解聘和除名。

4、认真总结。师德教育月结束后,学校将认真做好师德教育总结,对往年师德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并进入学校档案。

 

襄阳东风中学

二0一一年四月六日

  

主题词:   东风中学       师德教育       活动方案                           

襄樊东风中学                               2011年4月6日印发     

共印6份

 

附件:

一、襄阳东风中学2011年师德教育月活动一览表

二、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向黄敦全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

三、“摆渡人生”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四、粉水河畔摆渡人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附件一:

   襄阳东风中学2011年师德教育月活动一览表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时 间

责 任 单 位

4月8日下午

(星期五)

师德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

(王华标校长作动员讲话)

校办、校工会

4月9日

校门悬挂师德教育月宣传标语

校办

4月12-15日

 

学习黄敦全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

校工会、各处室、年级组

4月18—23日

上交师德论文

各年级组

4月23日—26日

组织师德论文评选

 

校工会、团委

4月26—28日

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

信息处、教务处

4月28日下午

组织师德演讲比赛

校工会、团委

5月4日

完成两篇师德月教育活动总结

校办、党办

 

 

附件二:

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向黄敦全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市直各学校(幼儿园):

黄敦全,1953年9月出生,1971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谷城县南河镇温坪中心小学温坪村教学点教师。他自197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南河温坪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工作。为了方便学生上学、放学,他买了一条小船,开始了摆渡人生,每天早晚接送学生上学、回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黄敦全老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以自己的青春、汗水、智慧和人格,向人们展示了一名优秀山乡教师的良好形象,事迹特别感人。他先后被评为谷城县“师德标兵”、县“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008年度感动襄樊十大新闻人物”,“第二届襄樊十大教育人物”,“全国优秀教师”。

黄敦全老师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市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是广大人民教师学习的典范。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习黄敦全老师先进事迹的活动。

一、学习黄敦全老师扎根山区、一生坚守的执着精神

黄敦全老师从1971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山区学校。在特别偏僻的谷城县南河镇薄刀岭小学、邱沟小学,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带领当地群众建校舍、垫操场,尝尽艰辛。2002年到温坪小学任教后,他见学校三面环水,学生上学非常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便拿出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原本打算给女儿置办嫁妆的三千元积蓄,购买小船,自己当上船工,每天按时接送学生上下学,风雨无阻。儿子高中毕业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状,含泪收起入学通知书,外出打工。黄敦全老师40年如一日,以自己扎根山区、一生坚守的执着精神,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黄敦全老师爱岗敬业、精勤以恒的工作态度

四十年来,黄敦全老师视学校为自己的家。到温坪教学点后,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上,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早晚划船接送这些学生,中午给学生做饭做菜。为了防止学生嬉水,几十年来他没睡过一次午觉,几十年来他的学校也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三十几个年龄3--8岁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孩子,全部由他一个人来教,整天忙的连轴转。几十年来,他只给岳父母拜过两次年,岳父去世,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去悼念。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在温坪中心小学一直名列前茅。妻子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他,是他的好帮手,可在去年腊月不慎摔伤后,至今卧床不起,学校和家里的农活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终因积劳成疾,患病住院。即使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他念念不忘的、最让他牵挂的仍然是他的三十几个学生。他爱岗敬业、精勤以恒的工作态度不断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

三、学习黄敦全老师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

黄敦全老师生活俭朴而又慷慨大方,倾其所有,济困助学,大德高义。几十年来,他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他对学生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让学生成才成人,温坪村先后培养出了12名骨干教师和15名大学生。他用爱和责任铸造师魂,把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体现了他忠诚事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他把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经常留在自己家里住,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书本费,给生病的学生求医买药、悉心照顾,他对学生的关爱,让南河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老百姓把原本辍学的孩子又送回来,交给他。他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他用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为全市教职员工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四、坚持“五个结合”,努力把学习黄敦全老师的先进事迹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迅速掀起学习黄敦全老师的先进事迹的热潮。各地、各校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认真组织、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大力宣传表彰先进模范人物、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结合起来;与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教师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以黄敦全老师为榜样,忠诚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始终把人民需要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附件三:

“摆渡人生”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2月12日,我们一行人乘车,沿着粉水河,在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的狭窄公路上向前行进。“到了。”给我们引路的人说。河对岸约十米高的坡上,温坪教学点的白色墙、蓝色门的二层小楼很醒目。

“看,黄老师来了。”一条黄色的小船渐渐驶近。划船的人正是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黄敦全。

蓦地发现身后聚集了十来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等船泊了,他们一个一个静静地上了船,静静地坐下。黄老师和我们打了招呼,笑吟吟地看着孩子们。等孩子们都上了船,他把船向对岸划去。

从教38年,他引着一个又一个学生趟过知识的河流

“黄老师,你教过多少学生?”“那记不清了。”

黄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会课,让他们自己做作业、读书。我们就趁着这个时候和他聊着。

他告诉我们,虽然没计算过到底教过多少学生,但是,“温坪村55岁以下的人大都进过我的课堂。”他说这句话时显得很自豪。

1971年2月,18岁的黄敦全被推荐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当民办教师。当时,学生数量不少,年龄差距大,最大的比黄敦全只小两岁,多数学生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课余,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期结束时,他教的学生统考成绩在全公社位居前列。

这一来,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

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最后他决定把两个教学点都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和村民们一起动手,把村里一个由6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教室。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鸡未打鸣就得上路,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

黄敦全在薄刀岭干了4年,邱沟又在呼唤他。

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一纸通知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隔日跑教,晚上有时间的时候,他就去找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在黄敦全的努力下,邱沟又重新建起了学校。

1976年,黄敦全被调到温坪小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

村里原来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不能用了,他自己花钱买了条船,每天早晚接送学生渡河

2002年秋,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中心学校准备把黄敦全调过去。村支书龙德仁找到中心学校说:“他不能走,他一走,小学就办不成了,这几十个娃娃咋办?”

黄敦全怕孩子们真的没学上,就留在了由他一个人任教的教学点。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教学楼前的小操场东南两方是约十米高的驳岸。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黄敦全把自家的树砍了几根扛到学校,栽在小操场边,又在它们之间拉上铁丝,形成1米多高的护栏。学生们能安全地在小操场上游戏玩乐了。

教学点上的学生家住在粉水河两岸,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因为年久失修不能用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甚至辍学。

黄敦全每天放学后去辍学学生家里,要求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黄老师,我们也想啊,可这天天没船过河咋办……”黄敦全急得连饭都吃不下。妻子邹庆菊明白他的心思,就对他说:“要不我们买条船,你再出去找学生也方便。”

2002年10月,黄敦全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在外打工的儿子也支援了一些钱,一共3000多元,买回了现在这条铁壳船。从此,他每天早上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划船把学生送过河。

站在教学点前的小操场上向河对岸看,他每天划船接送学生的这段距离大约百余米。去年,乘船学生有十几个,他早晚各划一趟。今年刚开学,乘船的学生就有二十多个了,他早晚要各划两趟。6年来,只要学生上学,他一天没间断接送;6年来,没有人给他1分钱的报酬。

大部分学生中午回不了家,吃的是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敦全主动给孩子们当起了炊事员。他自己种蔬菜,养猪杀了做腌肉,隔天给孩子们加餐。孩子们在学校吃饭每人每顿只交1.2元成本钱。家长们都说,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转回来到教学点上学。

家人支持,乡亲信任,他操桨的双手坚定而有力

2月13日是黄敦全的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听说这个消息后我们提出到他家里看看。

他家就在离学校不足百米处。家门口,几位从镇上请来的厨师正在为婚宴准备菜肴。家里的摆设很朴素,一台新的冰箱立在屋角,是这家里为这场喜事添置的唯一的大件儿。

我们对黄老师的妻子邹庆菊说:“儿子要结婚,他都不回来帮忙做做事。平时是不是回来更少?”

邹庆菊一边笑一边高声说:“他不是很少回来,他都不回来。”

黄敦全不回家,邹庆菊也天天到学校帮着照顾孩子们,给他们烧热水喝,做午饭吃。他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吃午饭。他们家里偶尔来了客人,也领到学校去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只要孩子们在学校,他一刻不敢离开。学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每天下午送完了学生,他回家吃了晚饭又到学校改学生作业、备课,总是忙到很晚,才在学校的床上睡下,只在周末才回家休息。

温坪村五组的张先艳当天送女儿来上学前班,她的丈夫也是黄老师教过的。她对我们说:“黄老师办公室里的灯好晚都亮着。”

温坪村八组的谢新芝这天等了黄老师一下午,她想跟黄老师商量,把自己在别处上学的外孙转到这里来读书,她说:“黄老师教得好,对学生也好。我的3个小孩都是他教的。”

但是对自己的孩子,黄敦全却很愧疚。女儿初中毕业时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因为家里经济窘迫,他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去了。

“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说。

黄敦全把学生看得这么重,温坪村的乡里乡亲也都非常敬重黄敦全。他坐公共汽车,有人抢着给他买票;他到县城办事,有学生争着请他吃饭;过年过节时,他家迎来一拨又一拨来给他拜年的学生。学生王艳芳一家两代人都是黄敦全的学生,每年正月初一,王艳芳的父亲都会带着她们姐妹3人给黄老师拜年,答谢师恩。

 

附件四:

黄敦全:粉水河畔摆渡人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一条小小的木船,承载着大山的期待;一支小小的木桨,描绘着心中的憧憬。从此岸到彼岸,默默摆渡宁静的岁月;从彼岸到此岸,默默摆渡平凡的人生。春夏秋冬,风雨阴晴,他正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他就是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教学点教师黄敦全。

参教38年,他苦苦耕耘着山区这块教育贫瘠的土地

现年56岁的黄敦全18岁参教,38年前初中毕业的他作为村里的“秀才”被推荐成为一名民办教师。38年来,他转战多个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被当地百姓誉为教坛老黄牛。

1971年2月,春寒料峭,黄敦全怀揣着儿时的梦,来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山里娃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业余时间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都爱上黄敦全的课,学期结束时,他班学生的统考成绩在全村位居前列。

黄敦全一下子名扬南河。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顾名思义,群山似薄刀。这里山高且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还有10多个适龄孩子因为家住偏僻,无法上学。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经过思考,他提出了个大胆想法:两个教学点他同时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带领村民们砍木棍一根根夹成篱笆,用泥浆一把把糊成墙壁,硬是把生产队场屋一个由六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一所学校。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坚持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奔波在两个教学点,遇上好天气快步走要1个多小时,冬天遇上雪天路滑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能赶到。下雪天为了防滑,他把稻草绳系在解放鞋上,等走到时脚被硌得又麻又肿。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通常是鸡未打鸣就得上路,晚上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谈起那时的奔波情形,黄敦全至今仍对30多年前的一次险遇感到毛骨悚然:1973年夏的一天傍晚,他正走在回薄刀岭的山路上,突然从树丛里钻出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吐着红信向他猛扑过来,又累又饿的他一下子吓瘫了过去……

黄敦全是个典型的山里汉子,身板结实。可在两个教学点跑教几年,他竟患上了气管炎、胃病。山里天气变幻莫测,这个弯还艳阳高照,那个坡却倾盆大雨,正热汗淋漓地走着,突遇大雨滂沱,冷热交汇,不久就患上气管炎。中午在学校啃着冷馍,时间一长再结实的胃也会出毛病。

黄敦全在薄刀岭一干就是四年,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浓厚的情谊。“黄老师离开薄刀岭时,班上16名学生、8位家长一起把他送到邱沟。每个周末薄刀岭的学生还结伴跋涉几十里山路去邱沟看望他。1974年他家盖房时,薄刀岭的男女老幼义务给他帮忙。大家心里真感激他,老百姓心里亮堂得很。”一直在当地工作的温坪中心小学书记董达文回忆说。

薄刀岭有了自己的学校,邱沟又在呼唤。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不顾薄刀岭人的苦苦挽留,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迎难而上。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先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白天隔日跑教,晚上找三个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邱沟人在黄敦全的协调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短短一年的时间,黄老师又成了邱家沟人离不开的朋友,也就在这一年,黄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县考试中心的褚万风同志每次回娘家,总少不了去看望儿时的启蒙老师,她常说:“没有黄老师,我们就没有学上,更没有今天。”黄老师在邱家沟十年,给邱家沟人留下的是永久的依恋。

“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安全上学”

自从1976年黄敦全调到温坪小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当时黄敦全临危受命,他把被褥卷到学校。课余时间,他带领老师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情况;带头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补习,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能齐头并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温坪小学从学区的“落后户”转变为百姓赞誉的“考不垮”的学校。2002年秋,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黄敦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独自一人留在教学点任教。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操场的东南两方都是近十米高的驳岸。不足十岁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的上学,安全成为每位家长的心病。黄老师坚定说:“放心,每个学生者是我自己的孩子,我绝不会让他们出事。”这位学生的家长也知道黄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但还是说出心里的想法:“黄老师,我对您是绝对信任的,但您毕竟年龄大了,又只有你一个人,我就怕万一啊。”这位家长的话深深触动了黄老师的心:是呀,自己无论工作多仔细、多认真,但也难免有疏忽的时侯,如果万一发生了怎么办?刻不容缓,黄敦全把自家的树砍了十几棵,扛到学校,栽在操场边,并用麻绳攀织成安全网,在操场边上形成了近两米高的护栏。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操场上游戏玩乐,家长们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黄敦全似乎并没有考虑这十几棵树可以卖上好几百元贴补家用,也没有想着忙碌一周应该休息一下,他觉得只要能换来孩子的笑声和家长的放心就值了。

教学点上的30多名学生分布在南河两岸的沟沟岔岔,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长年失修,加之船工嫌钱太少也不干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而且也不安全,有点甚至辍学。

望着班上稀稀拉拉的学生,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上学。”2002年10月,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只小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渡船把学生送回家。无论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河两岸群众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抹去的一幕,粉水也永远不会流逝一个镜头。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黄老师放学后和往常一样用船送学生回家,船慢慢向河对岸划去。突然,一阵狂风刮去,乌云霎时盖住了天空。不妙!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而此时,船正在河中央,情况危急,进退两难。他立刻让学生蹲在船仓里,把提前预备的雨布给学生盖好。随着“咔嚓”一声雷响,暴雨倾盆而下,小船随浪颠簸起来,随时都有被风吹翻的危险,要把船划到河岸谈何容易,河岸边接孩子的家长,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因为小船即便不被风吹翻,也会因仓内积水过多而沉下去。可谁又能帮年近过半百的黄老师一把呢?狂风猛烈地吹打着他年迈的身躯,暴雨从他身上淌下来,雨水让他的双眼几乎无法睁开,但他仍然不停的挥动双臂摇着桨,小船艰难地到了岸边。

上学需要渡船,来回往返的路又太远,大部分学生们都不便回家吃午饭,只好凑合着吃点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是为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孩子的身体重要。他反思了很久,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炊事员。他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粮食和菜,中午他给学生们做热腾腾的饭菜吃。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生活,黄老师在学校旁边开辟出一块菜园,保证学生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喂上两三头猪,把猪肉腌制好,隔天给学生加餐。家长们纷纷反映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们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黄老师自己撑船接送学生、给学生做午饭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纷纷转回家乡,望着慢慢坐满教室的学生,看着一个个红红的笑脸,黄老师心里也有许多的安慰。

对学生满腔挚爱,对家人却满怀愧疚

虽然他每天早晚要接送学生,中午要给学生做饭,但教学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名列前茅,这几年课程改革,教材变化大,对年过半百的黄老师是个挑战。面对挑战,黄老师选择的是一个“拼”字,他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挑灯夜战,认真学习新课程,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为了吃透新教材,他把教材一字不漏地看了四五遍,课后的每个题都认真做过一遍。特别是对于教材中新内容、新方法、新理论、新要求,他都认认真真抄一遍,在抄的过程中理解记忆。

二十几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娃娃,由一个老师来教,许多人就会认为很不容易;早晚还要划着小般接送这些学生,许多人肯定认为很辛苦;每天中午还要给这群小娃娃做可口的饭菜,许多人肯定认为很难办到。但这一切,黄敦全老师做到了,而且数年如一日。在许多人眼里,黄敦全有点傻,长年超负荷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一扑在学校里,家里至今仍一贫如洗。

面对家人,黄敦全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因为工作忙,他把家务、农活几乎全部丢给了妻子。而今妻子积劳成疾,每月要花去好几百元的医药费。女儿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况,又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虽有怨言,但却是黄敦全坚强的后盾,给学生做午饭,帮着照看学生几乎成了妻子“份内”的工作。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饭时回趟家,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

三十八个春花秋实,黄敦全老师安于清贫,甘居寂寞,甘做粉水河边的摆渡人,把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南河山区的学生,让粉水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在他们心中,黄老师就是最满意的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最值得信任的老师。



校工会、团委

4月26—28日

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

信息处、教务处

4月28日下午

组织师德演讲比赛

校工会、团委

5月4日

完成两篇师德月教育活动总结

校办、党办

 

附件二:

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向黄敦全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市直各学校(幼儿园):

黄敦全,1953年9月出生,1971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谷城县南河镇温坪中心小学温坪村教学点教师。他自197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南河温坪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工作。为了方便学生上学、放学,他买了一条小船,开始了摆渡人生,每天早晚接送学生上学、回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黄敦全老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以自己的青春、汗水、智慧和人格,向人们展示了一名优秀山乡教师的良好形象,事迹特别感人。他先后被评为谷城县“师德标兵”、县“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008年度感动襄樊十大新闻人物”,“第二届襄樊十大教育人物”,“全国优秀教师”。

黄敦全老师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市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是广大人民教师学习的典范。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习黄敦全老师先进事迹的活动。

一、学习黄敦全老师扎根山区、一生坚守的执着精神

黄敦全老师从1971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山区学校。在特别偏僻的谷城县南河镇薄刀岭小学、邱沟小学,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带领当地群众建校舍、垫操场,尝尽艰辛。2002年到温坪小学任教后,他见学校三面环水,学生上学非常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便拿出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原本打算给女儿置办嫁妆的三千元积蓄,购买小船,自己当上船工,每天按时接送学生上下学,风雨无阻。儿子高中毕业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状,含泪收起入学通知书,外出打工。黄敦全老师40年如一日,以自己扎根山区、一生坚守的执着精神,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黄敦全老师爱岗敬业、精勤以恒的工作态度

四十年来,黄敦全老师视学校为自己的家。到温坪教学点后,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上,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早晚划船接送这些学生,中午给学生做饭做菜。为了防止学生嬉水,几十年来他没睡过一次午觉,几十年来他的学校也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三十几个年龄3--8岁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孩子,全部由他一个人来教,整天忙的连轴转。几十年来,他只给岳父母拜过两次年,岳父去世,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去悼念。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在温坪中心小学一直名列前茅。妻子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他,是他的好帮手,可在去年腊月不慎摔伤后,至今卧床不起,学校和家里的农活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终因积劳成疾,患病住院。即使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他念念不忘的、最让他牵挂的仍然是他的三十几个学生。他爱岗敬业、精勤以恒的工作态度不断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

三、学习黄敦全老师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

黄敦全老师生活俭朴而又慷慨大方,倾其所有,济困助学,大德高义。几十年来,他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他对学生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让学生成才成人,温坪村先后培养出了12名骨干教师和15名大学生。他用爱和责任铸造师魂,把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体现了他忠诚事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他把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经常留在自己家里住,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书本费,给生病的学生求医买药、悉心照顾,他对学生的关爱,让南河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老百姓把原本辍学的孩子又送回来,交给他。他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他用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为全市教职员工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四、坚持“五个结合”,努力把学习黄敦全老师的先进事迹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迅速掀起学习黄敦全老师的先进事迹的热潮。各地、各校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认真组织、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大力宣传表彰先进模范人物、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结合起来;与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教师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以黄敦全老师为榜样,忠诚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始终把人民需要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附件三:

“摆渡人生”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2月12日,我们一行人乘车,沿着粉水河,在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的狭窄公路上向前行进。“到了。”给我们引路的人说。河对岸约十米高的坡上,温坪教学点的白色墙、蓝色门的二层小楼很醒目。

“看,黄老师来了。”一条黄色的小船渐渐驶近。划船的人正是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黄敦全。

蓦地发现身后聚集了十来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等船泊了,他们一个一个静静地上了船,静静地坐下。黄老师和我们打了招呼,笑吟吟地看着孩子们。等孩子们都上了船,他把船向对岸划去。

从教38年,他引着一个又一个学生趟过知识的河流

“黄老师,你教过多少学生?”“那记不清了。”

黄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会课,让他们自己做作业、读书。我们就趁着这个时候和他聊着。

他告诉我们,虽然没计算过到底教过多少学生,但是,“温坪村55岁以下的人大都进过我的课堂。”他说这句话时显得很自豪。

1971年2月,18岁的黄敦全被推荐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当民办教师。当时,学生数量不少,年龄差距大,最大的比黄敦全只小两岁,多数学生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课余,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期结束时,他教的学生统考成绩在全公社位居前列。

这一来,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

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最后他决定把两个教学点都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和村民们一起动手,把村里一个由6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教室。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鸡未打鸣就得上路,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

黄敦全在薄刀岭干了4年,邱沟又在呼唤他。

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一纸通知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隔日跑教,晚上有时间的时候,他就去找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在黄敦全的努力下,邱沟又重新建起了学校。

1976年,黄敦全被调到温坪小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

村里原来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不能用了,他自己花钱买了条船,每天早晚接送学生渡河

2002年秋,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中心学校准备把黄敦全调过去。村支书龙德仁找到中心学校说:“他不能走,他一走,小学就办不成了,这几十个娃娃咋办?”

黄敦全怕孩子们真的没学上,就留在了由他一个人任教的教学点。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教学楼前的小操场东南两方是约十米高的驳岸。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黄敦全把自家的树砍了几根扛到学校,栽在小操场边,又在它们之间拉上铁丝,形成1米多高的护栏。学生们能安全地在小操场上游戏玩乐了。

教学点上的学生家住在粉水河两岸,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因为年久失修不能用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甚至辍学。

黄敦全每天放学后去辍学学生家里,要求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黄老师,我们也想啊,可这天天没船过河咋办……”黄敦全急得连饭都吃不下。妻子邹庆菊明白他的心思,就对他说:“要不我们买条船,你再出去找学生也方便。”

2002年10月,黄敦全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在外打工的儿子也支援了一些钱,一共3000多元,买回了现在这条铁壳船。从此,他每天早上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划船把学生送过河。

站在教学点前的小操场上向河对岸看,他每天划船接送学生的这段距离大约百余米。去年,乘船学生有十几个,他早晚各划一趟。今年刚开学,乘船的学生就有二十多个了,他早晚要各划两趟。6年来,只要学生上学,他一天没间断接送;6年来,没有人给他1分钱的报酬。

大部分学生中午回不了家,吃的是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敦全主动给孩子们当起了炊事员。他自己种蔬菜,养猪杀了做腌肉,隔天给孩子们加餐。孩子们在学校吃饭每人每顿只交1.2元成本钱。家长们都说,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转回来到教学点上学。

家人支持,乡亲信任,他操桨的双手坚定而有力

2月13日是黄敦全的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听说这个消息后我们提出到他家里看看。

他家就在离学校不足百米处。家门口,几位从镇上请来的厨师正在为婚宴准备菜肴。家里的摆设很朴素,一台新的冰箱立在屋角,是这家里为这场喜事添置的唯一的大件儿。

我们对黄老师的妻子邹庆菊说:“儿子要结婚,他都不回来帮忙做做事。平时是不是回来更少?”

邹庆菊一边笑一边高声说:“他不是很少回来,他都不回来。”

黄敦全不回家,邹庆菊也天天到学校帮着照顾孩子们,给他们烧热水喝,做午饭吃。他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吃午饭。他们家里偶尔来了客人,也领到学校去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只要孩子们在学校,他一刻不敢离开。学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每天下午送完了学生,他回家吃了晚饭又到学校改学生作业、备课,总是忙到很晚,才在学校的床上睡下,只在周末才回家休息。

温坪村五组的张先艳当天送女儿来上学前班,她的丈夫也是黄老师教过的。她对我们说:“黄老师办公室里的灯好晚都亮着。”

温坪村八组的谢新芝这天等了黄老师一下午,她想跟黄老师商量,把自己在别处上学的外孙转到这里来读书,她说:“黄老师教得好,对学生也好。我的3个小孩都是他教的。”

但是对自己的孩子,黄敦全却很愧疚。女儿初中毕业时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因为家里经济窘迫,他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去了。

“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说。

黄敦全把学生看得这么重,温坪村的乡里乡亲也都非常敬重黄敦全。他坐公共汽车,有人抢着给他买票;他到县城办事,有学生争着请他吃饭;过年过节时,他家迎来一拨又一拨来给他拜年的学生。学生王艳芳一家两代人都是黄敦全的学生,每年正月初一,王艳芳的父亲都会带着她们姐妹3人给黄老师拜年,答谢师恩。

 

 

附件四:

黄敦全:粉水河畔摆渡人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一条小小的木船,承载着大山的期待;一支小小的木桨,描绘着心中的憧憬。从此岸到彼岸,默默摆渡宁静的岁月;从彼岸到此岸,默默摆渡平凡的人生。春夏秋冬,风雨阴晴,他正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他就是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教学点教师黄敦全。

参教38年,他苦苦耕耘着山区这块教育贫瘠的土地

现年56岁的黄敦全18岁参教,38年前初中毕业的他作为村里的“秀才”被推荐成为一名民办教师。38年来,他转战多个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被当地百姓誉为教坛老黄牛。

1971年2月,春寒料峭,黄敦全怀揣着儿时的梦,来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山里娃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业余时间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都爱上黄敦全的课,学期结束时,他班学生的统考成绩在全村位居前列。

黄敦全一下子名扬南河。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顾名思义,群山似薄刀。这里山高且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还有10多个适龄孩子因为家住偏僻,无法上学。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经过思考,他提出了个大胆想法:两个教学点他同时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带领村民们砍木棍一根根夹成篱笆,用泥浆一把把糊成墙壁,硬是把生产队场屋一个由六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一所学校。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坚持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奔波在两个教学点,遇上好天气快步走要1个多小时,冬天遇上雪天路滑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能赶到。下雪天为了防滑,他把稻草绳系在解放鞋上,等走到时脚被硌得又麻又肿。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通常是鸡未打鸣就得上路,晚上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谈起那时的奔波情形,黄敦全至今仍对30多年前的一次险遇感到毛骨悚然:1973年夏的一天傍晚,他正走在回薄刀岭的山路上,突然从树丛里钻出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吐着红信向他猛扑过来,又累又饿的他一下子吓瘫了过去……

黄敦全是个典型的山里汉子,身板结实。可在两个教学点跑教几年,他竟患上了气管炎、胃病。山里天气变幻莫测,这个弯还艳阳高照,那个坡却倾盆大雨,正热汗淋漓地走着,突遇大雨滂沱,冷热交汇,不久就患上气管炎。中午在学校啃着冷馍,时间一长再结实的胃也会出毛病。

黄敦全在薄刀岭一干就是四年,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浓厚的情谊。“黄老师离开薄刀岭时,班上16名学生、8位家长一起把他送到邱沟。每个周末薄刀岭的学生还结伴跋涉几十里山路去邱沟看望他。1974年他家盖房时,薄刀岭的男女老幼义务给他帮忙。大家心里真感激他,老百姓心里亮堂得很。”一直在当地工作的温坪中心小学书记董达文回忆说。

薄刀岭有了自己的学校,邱沟又在呼唤。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不顾薄刀岭人的苦苦挽留,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迎难而上。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先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白天隔日跑教,晚上找三个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邱沟人在黄敦全的协调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短短一年的时间,黄老师又成了邱家沟人离不开的朋友,也就在这一年,黄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县考试中心的褚万风同志每次回娘家,总少不了去看望儿时的启蒙老师,她常说:“没有黄老师,我们就没有学上,更没有今天。”黄老师在邱家沟十年,给邱家沟人留下的是永久的依恋。

“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安全上学”

自从1976年黄敦全调到温坪小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当时黄敦全临危受命,他把被褥卷到学校。课余时间,他带领老师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情况;带头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补习,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能齐头并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温坪小学从学区的“落后户”转变为百姓赞誉的“考不垮”的学校。2002年秋,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黄敦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独自一人留在教学点任教。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操场的东南两方都是近十米高的驳岸。不足十岁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的上学,安全成为每位家长的心病。黄老师坚定说:“放心,每个学生者是我自己的孩子,我绝不会让他们出事。”这位学生的家长也知道黄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但还是说出心里的想法:“黄老师,我对您是绝对信任的,但您毕竟年龄大了,又只有你一个人,我就怕万一啊。”这位家长的话深深触动了黄老师的心:是呀,自己无论工作多仔细、多认真,但也难免有疏忽的时侯,如果万一发生了怎么办?刻不容缓,黄敦全把自家的树砍了十几棵,扛到学校,栽在操场边,并用麻绳攀织成安全网,在操场边上形成了近两米高的护栏。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操场上游戏玩乐,家长们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黄敦全似乎并没有考虑这十几棵树可以卖上好几百元贴补家用,也没有想着忙碌一周应该休息一下,他觉得只要能换来孩子的笑声和家长的放心就值了。

教学点上的30多名学生分布在南河两岸的沟沟岔岔,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长年失修,加之船工嫌钱太少也不干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而且也不安全,有点甚至辍学。

望着班上稀稀拉拉的学生,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上学。”2002年10月,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只小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渡船把学生送回家。无论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河两岸群众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抹去的一幕,粉水也永远不会流逝一个镜头。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黄老师放学后和往常一样用船送学生回家,船慢慢向河对岸划去。突然,一阵狂风刮去,乌云霎时盖住了天空。不妙!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而此时,船正在河中央,情况危急,进退两难。他立刻让学生蹲在船仓里,把提前预备的雨布给学生盖好。随着“咔嚓”一声雷响,暴雨倾盆而下,小船随浪颠簸起来,随时都有被风吹翻的危险,要把船划到河岸谈何容易,河岸边接孩子的家长,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因为小船即便不被风吹翻,也会因仓内积水过多而沉下去。可谁又能帮年近过半百的黄老师一把呢?狂风猛烈地吹打着他年迈的身躯,暴雨从他身上淌下来,雨水让他的双眼几乎无法睁开,但他仍然不停的挥动双臂摇着桨,小船艰难地到了岸边。

上学需要渡船,来回往返的路又太远,大部分学生们都不便回家吃午饭,只好凑合着吃点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是为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孩子的身体重要。他反思了很久,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炊事员。他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粮食和菜,中午他给学生们做热腾腾的饭菜吃。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生活,黄老师在学校旁边开辟出一块菜园,保证学生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喂上两三头猪,把猪肉腌制好,隔天给学生加餐。家长们纷纷反映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们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黄老师自己撑船接送学生、给学生做午饭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纷纷转回家乡,望着慢慢坐满教室的学生,看着一个个红红的笑脸,黄老师心里也有许多的安慰。

对学生满腔挚爱,对家人却满怀愧疚

虽然他每天早晚要接送学生,中午要给学生做饭,但教学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名列前茅,这几年课程改革,教材变化大,对年过半百的黄老师是个挑战。面对挑战,黄老师选择的是一个“拼”字,他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挑灯夜战,认真学习新课程,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为了吃透新教材,他把教材一字不漏地看了四五遍,课后的每个题都认真做过一遍。特别是对于教材中新内容、新方法、新理论、新要求,他都认认真真抄一遍,在抄的过程中理解记忆。

二十几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娃娃,由一个老师来教,许多人就会认为很不容易;早晚还要划着小般接送这些学生,许多人肯定认为

校工会、团委




4月26—28日

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

信息处、教务处

4月28日下午

组织师德演讲比赛

校工会、团委

5月4日

完成两篇师德月教育活动总结

校办、党办

很辛苦;每天中午还要给这群小娃娃做可口的饭菜,许多人肯定认为很难办到。但这一切,黄敦全老师做到了,而且数年如一日。在许多人眼里,黄敦全有点傻,长年超负荷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一扑在学校里,家里至今仍一贫如洗。

面对家人,黄敦全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因为工作忙,他把家务、农活几乎全部丢给了妻子。而今妻子积劳成疾,每月要花去好几百元的医药费。女儿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况,又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虽有怨言,但却是黄敦全坚强的后盾,给学生做午饭,帮着照看学生几乎成了妻子“份内”的工作。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饭时回趟家,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

三十八个春花秋实,黄敦全老师安于清贫,甘居寂寞,甘做粉水河边的摆渡人,把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南河山区的学生,让粉水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在他们心中,黄老师就是最满意的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最值得信任的老师。

 

 

附件二:

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向黄敦全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市直各学校(幼儿园):

黄敦全,1953年9月出生,1971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谷城县南河镇温坪中心小学温坪村教学点教师。他自197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南河温坪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工作。为了方便学生上学、放学,他买了一条小船,开始了摆渡人生,每天早晚接送学生上学、回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黄敦全老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以自己的青春、汗水、智慧和人格,向人们展示了一名优秀山乡教师的良好形象,事迹特别感人。他先后被评为谷城县“师德标兵”、县“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008年度感动襄樊十大新闻人物”,“第二届襄樊十大教育人物”,“全国优秀教师”。

黄敦全老师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市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是广大人民教师学习的典范。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习黄敦全老师先进事迹的活动。

一、学习黄敦全老师扎根山区、一生坚守的执着精神

黄敦全老师从1971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山区学校。在特别偏僻的谷城县南河镇薄刀岭小学、邱沟小学,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带领当地群众建校舍、垫操场,尝尽艰辛。2002年到温坪小学任教后,他见学校三面环水,学生上学非常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便拿出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原本打算给女儿置办嫁妆的三千元积蓄,购买小船,自己当上船工,每天按时接送学生上下学,风雨无阻。儿子高中毕业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状,含泪收起入学通知书,外出打工。黄敦全老师40年如一日,以自己扎根山区、一生坚守的执着精神,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黄敦全老师爱岗敬业、精勤以恒的工作态度

四十年来,黄敦全老师视学校为自己的家。到温坪教学点后,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上,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早晚划船接送这些学生,中午给学生做饭做菜。为了防止学生嬉水,几十年来他没睡过一次午觉,几十年来他的学校也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三十几个年龄3--8岁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孩子,全部由他一个人来教,整天忙的连轴转。几十年来,他只给岳父母拜过两次年,岳父去世,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去悼念。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在温坪中心小学一直名列前茅。妻子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他,是他的好帮手,可在去年腊月不慎摔伤后,至今卧床不起,学校和家里的农活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终因积劳成疾,患病住院。即使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他念念不忘的、最让他牵挂的仍然是他的三十几个学生。他爱岗敬业、精勤以恒的工作态度不断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

三、学习黄敦全老师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

黄敦全老师生活俭朴而又慷慨大方,倾其所有,济困助学,大德高义。几十年来,他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他对学生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让学生成才成人,温坪村先后培养出了12名骨干教师和15名大学生。他用爱和责任铸造师魂,把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体现了他忠诚事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他把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经常留在自己家里住,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书本费,给生病的学生求医买药、悉心照顾,他对学生的关爱,让南河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老百姓把原本辍学的孩子又送回来,交给他。他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他用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为全市教职员工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四、坚持“五个结合”,努力把学习黄敦全老师的先进事迹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迅速掀起学习黄敦全老师的先进事迹的热潮。各地、各校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认真组织、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大力宣传表彰先进模范人物、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结合起来;与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教师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以黄敦全老师为榜样,忠诚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始终把人民需要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附件三:

“摆渡人生”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2月12日,我们一行人乘车,沿着粉水河,在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的狭窄公路上向前行进。“到了。”给我们引路的人说。河对岸约十米高的坡上,温坪教学点的白色墙、蓝色门的二层小楼很醒目。

“看,黄老师来了。”一条黄色的小船渐渐驶近。划船的人正是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黄敦全。

蓦地发现身后聚集了十来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等船泊了,他们一个一个静静地上了船,静静地坐下。黄老师和我们打了招呼,笑吟吟地看着孩子们。等孩子们都上了船,他把船向对岸划去。

从教38年,他引着一个又一个学生趟过知识的河流

“黄老师,你教过多少学生?”“那记不清了。”

黄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会课,让他们自己做作业、读书。我们就趁着这个时候和他聊着。

他告诉我们,虽然没计算过到底教过多少学生,但是,“温坪村55岁以下的人大都进过我的课堂。”他说这句话时显得很自豪。

1971年2月,18岁的黄敦全被推荐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当民办教师。当时,学生数量不少,年龄差距大,最大的比黄敦全只小两岁,多数学生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课余,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期结束时,他教的学生统考成绩在全公社位居前列。

这一来,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

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最后他决定把两个教学点都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和村民们一起动手,把村里一个由6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教室。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鸡未打鸣就得上路,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

黄敦全在薄刀岭干了4年,邱沟又在呼唤他。

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一纸通知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隔日跑教,晚上有时间的时候,他就去找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在黄敦全的努力下,邱沟又重新建起了学校。

1976年,黄敦全被调到温坪小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

村里原来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不能用了,他自己花钱买了条船,每天早晚接送学生渡河

2002年秋,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中心学校准备把黄敦全调过去。村支书龙德仁找到中心学校说:“他不能走,他一走,小学就办不成了,这几十个娃娃咋办?”

黄敦全怕孩子们真的没学上,就留在了由他一个人任教的教学点。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教学楼前的小操场东南两方是约十米高的驳岸。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黄敦全把自家的树砍了几根扛到学校,栽在小操场边,又在它们之间拉上铁丝,形成1米多高的护栏。学生们能安全地在小操场上游戏玩乐了。

教学点上的学生家住在粉水河两岸,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因为年久失修不能用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甚至辍学。

黄敦全每天放学后去辍学学生家里,要求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黄老师,我们也想啊,可这天天没船过河咋办……”黄敦全急得连饭都吃不下。妻子邹庆菊明白他的心思,就对他说:“要不我们买条船,你再出去找学生也方便。”

2002年10月,黄敦全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在外打工的儿子也支援了一些钱,一共3000多元,买回了现在这条铁壳船。从此,他每天早上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划船把学生送过河。

站在教学点前的小操场上向河对岸看,他每天划船接送学生的这段距离大约百余米。去年,乘船学生有十几个,他早晚各划一趟。今年刚开学,乘船的学生就有二十多个了,他早晚要各划两趟。6年来,只要学生上学,他一天没间断接送;6年来,没有人给他1分钱的报酬。

大部分学生中午回不了家,吃的是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敦全主动给孩子们当起了炊事员。他自己种蔬菜,养猪杀了做腌肉,隔天给孩子们加餐。孩子们在学校吃饭每人每顿只交1.2元成本钱。家长们都说,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转回来到教学点上学。

家人支持,乡亲信任,他操桨的双手坚定而有力

2月13日是黄敦全的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听说这个消息后我们提出到他家里看看。

他家就在离学校不足百米处。家门口,几位从镇上请来的厨师正在为婚宴准备菜肴。家里的摆设很朴素,一台新的冰箱立在屋角,是这家里为这场喜事添置的唯一的大件儿。

我们对黄老师的妻子邹庆菊说:“儿子要结婚,他都不回来帮忙做做事。平时是不是回来更少?”

邹庆菊一边笑一边高声说:“他不是很少回来,他都不回来。”

黄敦全不回家,邹庆菊也天天到学校帮着照顾孩子们,给他们烧热水喝,做午饭吃。他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吃午饭。他们家里偶尔来了客人,也领到学校去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只要孩子们在学校,他一刻不敢离开。学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每天下午送完了学生,他回家吃了晚饭又到学校改学生作业、备课,总是忙到很晚,才在学校的床上睡下,只在周末才回家休息。

温坪村五组的张先艳当天送女儿来上学前班,她的丈夫也是黄老师教过的。她对我们说:“黄老师办公室里的灯好晚都亮着。”

温坪村八组的谢新芝这天等了黄老师一下午,她想跟黄老师商量,把自己在别处上学的外孙转到这里来读书,她说:“黄老师教得好,对学生也好。我的3个小孩都是他教的。”

但是对自己的孩子,黄敦全却很愧疚。女儿初中毕业时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因为家里经济窘迫,他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去了。

“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说。

黄敦全把学生看得这么重,温坪村的乡里乡亲也都非常敬重黄敦全。他坐公共汽车,有人抢着给他买票;他到县城办事,有学生争着请他吃饭;过年过节时,他家迎来一拨又一拨来给他拜年的学生。学生王艳芳一家两代人都是黄敦全的学生,每年正月初一,王艳芳的父亲都会带着她们姐妹3人给黄老师拜年,答谢师恩。

 

 

附件四:

黄敦全:粉水河畔摆渡人 

——记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敦全

 

一条小小的木船,承载着大山的期待;一支小小的木桨,描绘着心中的憧憬。从此岸到彼岸,默默摆渡宁静的岁月;从彼岸到此岸,默默摆渡平凡的人生。春夏秋冬,风雨阴晴,他正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他就是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教学点教师黄敦全。

参教38年,他苦苦耕耘着山区这块教育贫瘠的土地

现年56岁的黄敦全18岁参教,38年前初中毕业的他作为村里的“秀才”被推荐成为一名民办教师。38年来,他转战多个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被当地百姓誉为教坛老黄牛。

1971年2月,春寒料峭,黄敦全怀揣着儿时的梦,来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山里娃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业余时间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都爱上黄敦全的课,学期结束时,他班学生的统考成绩在全村位居前列。

黄敦全一下子名扬南河。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顾名思义,群山似薄刀。这里山高且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还有10多个适龄孩子因为家住偏僻,无法上学。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经过思考,他提出了个大胆想法:两个教学点他同时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带领村民们砍木棍一根根夹成篱笆,用泥浆一把把糊成墙壁,硬是把生产队场屋一个由六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一所学校。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坚持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奔波在两个教学点,遇上好天气快步走要1个多小时,冬天遇上雪天路滑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能赶到。下雪天为了防滑,他把稻草绳系在解放鞋上,等走到时脚被硌得又麻又肿。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通常是鸡未打鸣就得上路,晚上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谈起那时的奔波情形,黄敦全至今仍对30多年前的一次险遇感到毛骨悚然:1973年夏的一天傍晚,他正走在回薄刀岭的山路上,突然从树丛里钻出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吐着红信向他猛扑过来,又累又饿的他一下子吓瘫了过去……

黄敦全是个典型的山里汉子,身板结实。可在两个教学点跑教几年,他竟患上了气管炎、胃病。山里天气变幻莫测,这个弯还艳阳高照,那个坡却倾盆大雨,正热汗淋漓地走着,突遇大雨滂沱,冷热交汇,不久就患上气管炎。中午在学校啃着冷馍,时间一长再结实的胃也会出毛病。

黄敦全在薄刀岭一干就是四年,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浓厚的情谊。“黄老师离开薄刀岭时,班上16名学生、8位家长一起把他送到邱沟。每个周末薄刀岭的学生还结伴跋涉几十里山路去邱沟看望他。1974年他家盖房时,薄刀岭的男女老幼义务给他帮忙。大家心里真感激他,老百姓心里亮堂得很。”一直在当地工作的温坪中心小学书记董达文回忆说。

薄刀岭有了自己的学校,邱沟又在呼唤。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不顾薄刀岭人的苦苦挽留,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迎难而上。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先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白天隔日跑教,晚上找三个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邱沟人在黄敦全的协调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短短一年的时间,黄老师又成了邱家沟人离不开的朋友,也就在这一年,黄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县考试中心的褚万风同志每次回娘家,总少不了去看望儿时的启蒙老师,她常说:“没有黄老师,我们就没有学上,更没有今天。”黄老师在邱家沟十年,给邱家沟人留下的是永久的依恋。

“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安全上学”

自从1976年黄敦全调到温坪小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当时黄敦全临危受命,他把被褥卷到学校。课余时间,他带领老师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情况;带头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补习,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能齐头并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温坪小学从学区的“落后户”转变为百姓赞誉的“考不垮”的学校。2002年秋,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黄敦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独自一人留在教学点任教。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操场的东南两方都是近十米高的驳岸。不足十岁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的上学,安全成为每位家长的心病。黄老师坚定说:“放心,每个学生者是我自己的孩子,我绝不会让他们出事。”这位学生的家长也知道黄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但还是说出心里的想法:“黄老师,我对您是绝对信任的,但您毕竟年龄大了,又只有你一个人,我就怕万一啊。”这位家长的话深深触动了黄老师的心:是呀,自己无论工作多仔细、多认真,但也难免有疏忽的时侯,如果万一发生了怎么办?刻不容缓,黄敦全把自家的树砍了十几棵,扛到学校,栽在操场边,并用麻绳攀织成安全网,在操场边上形成了近两米高的护栏。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操场上游戏玩乐,家长们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黄敦全似乎并没有考虑这十几棵树可以卖上好几百元贴补家用,也没有想着忙碌一周应该休息一下,他觉得只要能换来孩子的笑声和家长的放心就值了。

教学点上的30多名学生分布在南河两岸的沟沟岔岔,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长年失修,加之船工嫌钱太少也不干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而且也不安全,有点甚至辍学。

望着班上稀稀拉拉的学生,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上学。”2002年10月,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只小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渡船把学生送回家。无论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河两岸群众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抹去的一幕,粉水也永远不会流逝一个镜头。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黄老师放学后和往常一样用船送学生回家,船慢慢向河对岸划去。突然,一阵狂风刮去,乌云霎时盖住了天空。不妙!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而此时,船正在河中央,情况危急,进退两难。他立刻让学生蹲在船仓里,把提前预备的雨布给学生盖好。随着“咔嚓”一声雷响,暴雨倾盆而下,小船随浪颠簸起来,随时都有被风吹翻的危险,要把船划到河岸谈何容易,河岸边接孩子的家长,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因为小船即便不被风吹翻,也会因仓内积水过多而沉下去。可谁又能帮年近过半百的黄老师一把呢?狂风猛烈地吹打着他年迈的身躯,暴雨从他身上淌下来,雨水让他的双眼几乎无法睁开,但他仍然不停的挥动双臂摇着桨,小船艰难地到了岸边。

上学需要渡船,来回往返的路又太远,大部分学生们都不便回家吃午饭,只好凑合着吃点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是为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孩子的身体重要。他反思了很久,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炊事员。他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粮食和菜,中午他给学生们做热腾腾的饭菜吃。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生活,黄老师在学校旁边开辟出一块菜园,保证学生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喂上两三头猪,把猪肉腌制好,隔天给学生加餐。家长们纷纷反映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们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黄老师自己撑船接送学生、给学生做午饭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纷纷转回家乡,望着慢慢坐满教室的学生,看着一个个红红的笑脸,黄老师心里也有许多的安慰。

对学生满腔挚爱,对家人却满怀愧疚

虽然他每天早晚要接送学生,中午要给学生做饭,但教学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名列前茅,这几年课程改革,教材变化大,对年过半百的黄老师是个挑战。面对挑战,黄老师选择的是一个“拼”字,他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挑灯夜战,认真学习新课程,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为了吃透新教材,他把教材一字不漏地看了四五遍,课后的每个题都认真做过一遍。特别是对于教材中新内容、新方法、新理论、新要求,他都认认真真抄一遍,在抄的过程中理解记忆。

二十几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娃娃,由一个老师来教,许多人就会认为很不容易;早晚还要划着小般接送这些学生,许多人肯定认为很辛苦;每天中午还要给这群小娃娃做可口的饭菜,许多人肯定认为很难办到。但这一切,黄敦全老师做到了,而且数年如一日。在许多人眼里,黄敦全有点傻,长年超负荷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一扑在学校里,家里至今仍一贫如洗。

面对家人,黄敦全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因为工作忙,他把家务、农活几乎全部丢给了妻子。而今妻子积劳成疾,每月要花去好几百元的医药费。女儿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况,又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虽有怨言,但却是黄敦全坚强的后盾,给学生做午饭,帮着照看学生几乎成了妻子“份内”的工作。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饭时回趟家,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

三十八个春花秋实,黄敦全老师安于清贫,甘居寂寞,甘做粉水河边的摆渡人,把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南河山区的学生,让粉水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在他们心中,黄老师就是最满意的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最值得信任的老师。